上周又有个老同学找我,说他亲戚的民营医院想引进三甲专家坐诊,钱没少花,最后专家来了两次就再没露面。这种事我见得太多了——
医疗资源对接
为什么你总对接不到靠谱专家?
去年帮深圳某专科医院对接神经外科团队时,对方院长掏心窝子说了句大实话:"我们不怕花钱,就怕花冤枉钱。"有家机构给他们推的专家,简历写着三甲副主任,结果查证是已退休五年的返聘人员。在
医疗资源对接
这个行当,这种掺水操作比你们想象的普遍得多。三招教你辨明真假资源
第一看合作案例。真做过事的专家,手机里至少存着五六家合作医院的现场照片。去年我们给杭州某妇产医院对接的产科团队,直接调出了在其他医院的手术排班表。第二查执业信息,现在卫健委官网都能验证。最重要的是第三点——要求试用期。敢接三个月实地考察的团队,才是真金不怕火炼。
民营医院最该避开的雷区
最坑的就是"打包服务"。有家连锁诊所花80万买年框服务,结果派来的全是规培生。现在聪明老板都要求"按人次结算",我们最近操作的案例都是专家来一次结一次,后台系统实时同步诊疗数据。还有个隐藏陷阱是设备捆绑,号称免费对接专家,实则强制采购指定设备,这种套路早该被行业淘汰了。
上周刚帮成都某体检中心搞定三甲影像科合作,关键就在于我们把分成模式从固定佣金改为阶梯奖励——专家带来的客流量超过基线后,分成比例自动上调。现在对方主动把原班人马每周坐诊时间增加了两倍。在医疗资源对接这场博弈里,共赢才是持久战的核心。